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
滄海詩音
1924年荷花盛開的季節裡,葉嘉瑩先生出身於北京的一個滿族世家,小名為"荷";先祖中也曾出過一位鼎鼎有名的詞人(王國維曾稱之北宋以來一人而已)- 納蘭性德.葉赫。她的一生命運多舛,飽經戰亂(日本侵華)、親離(早年母逝、中年喪女)、孤苦(來台因白色恐怖波及而夫婿入獄)、漂流異國汲汲營生等種種磨難,但當她(82歲時)在台灣大學"葉嘉瑩古典詩詞講座"上侃侃而談她的詩詞人生時,卻絲毫沒有一點悲哀自憐的身影,反而是如此的泰然瀟灑、真性活躍;所以,我們大概只能從她的 "風雨逼人一世來,一生勞瘁竟何為?"的詩句中,稍微感受到她曾經承受過的憂苦與劫難。
她說:"當你一切都失去以後,就真正知道人生是短暫的,自己真的是渺小的,才能放開了自己,追求更大的理想和感情"。每當她面臨人生的艱難考驗時,從小孰讀的詩歌詞韻每能夠為她打開一扇遠離悲苦的門窗,撫慰她受傷的心靈。所以,她說:"學詩的好處,可以詩自解","詩雖是悲哀的,可是當你寫詩的時候,它是一個藝術,就把你的悲哀推出了一步的距離,你的悲哀就在藝術之中有了一個藝術的距離"。
有一次,葉先生收到一本贈書,Diane Ackerman所寫的<鯨背月色>,內容是說遠古時代大洋尚未受到汙染,藍鯨可以把它的聲音傳到大洋的彼岸;葉老師因此想到唐代杜甫的"搖落深知宋玉悲,風流儒雅亦吾師",以及宋代辛棄疾的"老來未曾識淵明,夢中一見參差是";所以,"詩歌的生命也是如此,只要你真的能夠體會,你就可以跟古人得到共鳴,杜甫、陶淵明就在你的感受之中復活了,大海的藍鯨,即使隔著千萬里的遙遠,仍可以把它的語音傳達到大洋的彼岸。~~中國的學問、古詩詞,浩如滄海,而那滄海之中留下的那一點聲音你聽到了嗎?"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