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首
行止千萬端,誰知非與是?
是否苟相形,雷同共譽毀。
三季多此事,達士似不爾。
咄咄俗中愚,且當從黃绮。
儒家常說的〝有所為〞和〝有所不為〞,世上的人各有不同的選擇,所以說〝行止千萬端〞,〝端〞是頭緒,這各種不同的〝端〞,就產生了各種不同的道路。司馬遷說:「貪夫徇財,烈士徇名,夸者死權,眾庶馮生」(史記˙伯夷列傳),每人選擇的道路不同,這裡邊的是與非是很難判斷的。
假如錯與對真的能夠通過比較或測試出來,那就會〝雷同共譽毀〞,打雷的時候,萬物都被震動,和雷聲產生一種共鳴,那就是〝雷同〞,大家一起附和,但是事實是如此嗎?一個人如果能夠平平靜靜地度過自己的一生,真是很幸福的事情。可是有很多人在一生中要經過一些考驗,而它關係你一生人格的評價,有些人就沒有通過這些考驗。
甚麼時候這種考驗是最多呢?陶淵明說:〝三季多此事〞,也就是三代(指夏、商、周)的末世考驗最多;其實不只在三代,在後世每一個改朝換代的時候,人們都面臨一個擁護新朝還是舊朝的考驗,所以陶淵明指的三代,是他所在的晉宋之間的改朝換代。一個真正有理想的讀書人,在捲入到政治鬥爭的漩渦裡去的時候,那真是非常痛苦且難以擺脫。陶淵明很早就選擇了躬耕,雖然勞苦,要被風吹日曬,要有四體的勤勞,有時還要忍受飢餓和寒冷,但那是智慧的選擇,因此他沒有捲入晉宋之間改朝換代的是非漩渦之中。所以〝達士〞,一個有真正智慧的人,能夠把宇宙萬物都看得很透徹,不會迷亂眼前小小的得失利害,才不會在世非鬥爭的漩渦裡浮沉,做出真正明智的選擇。
可歎啊!世俗之人,他們投入是非競爭的漩渦裡,還自以為很聰明,很有手段,很榮耀,其實他們才是真正的愚蠢。陶淵明說,我不會和他們混在一起,我是〝且當從黃綺〞。
秦朝末年天下大亂,東園公、綺里季、夏黃公和甪里先生四個好朋友,一起隱居到商山,由於他們年紀都很老,頭髮鬍子都白了,所以被稱為〝商山四皓〞;後來漢高祖劉邦統一了天下,想請他們四個人出來做官,四人都拒絕出山;劉邦因為寵愛戚夫人,想廢立呂后所生的長子劉盈,改由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繼承太子;呂后找張良獻計,成功請出商山四皓輔佐劉盈,劉邦在一個大臣集會的場合眼見太子竟然得到四皓的輔佐,於是就對戚夫人說:太子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了。陶淵明本詩尾聯用的〝且當從黃绮〞,與前述故事並無關聯,〝且當〞是不得已的選擇,他有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,可是卻遭逢亂世和改朝換代的政治鬥爭,他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理想,所以只好選擇夏黃公、綺里季隱居的道路。
第七首
秋菊有佳色,裛露掇其英。
泛此忘憂物,遠我遺世情。
一觴聊獨進,杯盡壺自傾。
日入群動息,歸鳥趨林鳴。
嘯傲東軒下,聊復得此生。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那個〝色〞,不僅指顏色,凡是宇宙間一切有形的現象都是〝色〞。所以,秋菊有很美麗的姿態、形狀,也包括顏色。大家都說陶詩的語言〝簡淨〞,只用一個〝佳〞字來形容就完全夠了。菊花那麼可愛,所以就把帶著露水的菊花瓣採下來了,灑在酒上;中國的古人每到陰曆九月九日要喝菊花酒,就是把菊花瓣放在酒裡一起喝。菊花是九月開花,中國北方有的地方把菊花叫做〝九花〞,〝九月九日飲九花酒〞據說可以使人長壽。陶淵明喝菊花酒,則是為了使他自己的精神從世俗羈絆之中得到一種解脫,因為菊花不但有外在的佳色,且有內在的精神品德。然而當他〝泛此忘憂物,遠我遺世情〞的時候,雖然有一種得〝道〞的喜樂,可是別人,包括他的妻子和兒子不能了解他,他也感到一種寂寞,所以〝一觴聊獨進,杯盡壺自傾〞。
當他就這樣獨自飲酒的時候,太陽漸漸落下去了,所有生物都停止了它們的活動,鳥兒都投向自己的鳥巢了;〝歸鳥趨林鳴〞的鳥鳴是寂寞中的一種聲音,這聲音所表現的,不是喧嘩也不是擾亂,而是一種歸來的歡喜。現在,陶淵明勞動了一天,傍晚回來,喝上一杯酒,聽到趨林的鳥鳴這麼可愛,所以也發出一種長嘯的聲音,表達自己的喜樂,一種〝得道〞的喜樂。
陶淵明在自得的喜樂之中,常常加進了一些寂寞悵惘的感覺,這說明,他仍是未能忘情的。杜甫和陶淵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性格,杜甫的感情是向外擴散的,所以他所寫的總是對外界、對大家的關懷;陶淵明的性格是向內追尋的,所以他所寫的常常是思想的反省。儒家主張達則兼善天下,窮則獨善其身;這個〝窮〞不是說金錢物質的窮,而是時運的窮。陶淵明在晉宋之間那種黑暗齷齪的時局背景中能夠保全自己,可是他未能忘情,就因為他沒有完全忘記當初那種關懷國家人民的理想,所以雖然他〝得此生〞,保全了自己,但〝聊復〞是不得已而為之,並不是最好的選擇。
第八首
青松在東園,眾草沒其姿。
凝霜殄異類,卓然見高枝。
連鄰人不覺,獨樹眾乃奇。
提壺掛寒柯,遠望時復為。
吾生夢幻間,何事紲塵羈。
〝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。〞《論語˙子罕》,那長青的、永遠也不枯萎不黃落的松樹,就生長在我家的東園之內,夏天有很多草木都是青翠碧綠的,它們有茂盛的枝葉和花果,遮蔽了松樹的美好。但等到某一天天氣變冷,露水變成了嚴霜,〝凝霜殄異類〞,那時才〝卓然見高枝〞。當松樹與其他一大片樹林連在一起時,你並不覺得這棵松樹有甚麼與眾不同的地方,等到其他樹木都凋零了,才覺得它真是不平凡。
〝寒柯〞代表了松樹耐寒的資質與品格。陶淵明把酒壺掛在耐寒的松枝上,這時他隨便在松樹旁走來走去,有時停下來〝遠望〞,或許是一種沒有甚麼具體目的的遠望,但他此時把酒壺也放下了,把青松也放下了,最後〝吾生夢幻間,何事紲塵羈〞,正是他從遠望的那種精神超化的境界中得來的。他說我們的一生本來就像夢幻一樣,為什麼還要被世俗的事務所羈絆約束呢?陶淵明一方面寫他日常現實的生活,從這些日常生活中得到心靈的境界。一個心靈內涵豐富的人,是可以達到這種境界的;而一個心靈生活貧乏的人,他內心之中甚麼東西都沒有,就不得不用那些名利的追求和喧鬧的生活來填補內心的空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