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

道家的宗教向度


老子說:"道,可道,非常道","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",是天下萬物的共同的根源。後來,莊子也說:"道"是"自本自根",造就了鬼神與上帝,並產生了天和地。
老子又說:"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",人為什麼可以在道、天、地之後也是"大"呢?因為自然界裡只有人可能悟道,人若能覺悟,人生將變得不同,就不會被世間的遭遇痛苦所羈困,才能達到"魚相忘於江湖"(莊子以江湖比喻"道",人在道中的快樂自在,就猶如魚悠游相忘於江湖一樣)、"乘物以遊心"(順著萬物的自然狀態,讓心神自在地遨遊)的境界。從此來看,道家的思想雖沒有宗教內涵,卻有類似宗教界所追求靈性與精神超越的向度。
老子所著的<道德經>主要是針對當時的統治階層,希望他們能夠成為聖人(悟道的統治者);一世紀以後繼承老子學說的莊子,相對地則屬於貧困階級,可是<莊子>一書中,卻處處看到莊子安適自在的生活哲學,以及能夠欣賞萬物大美的超然胸懷。
此外,莊子常強調死與生日夜的交替一樣,是自然的現象,人是無法干預的!因此,為何不把身體看作是天地讓我有所寄託,然後用生活讓我勞苦,至老年讓我安逸,最後用死亡讓我休息呢?人的存在既來自"道",道妥善安排了我的生,自然也會安排好我的死(故善吾生者,乃所以善吾死也),所以何必日夜擔憂呢!這也是所有宗教最重視的生死問題,只有"道家"可以提供最佳的解答。

參考:台大開放講堂 "宗教哲學" (傅佩榮教授) 

http://ocw.aca.ntu.edu.tw/ntu-ocw/index.php/ocw/cou/102S202/1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