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

葉嘉瑩說《陶淵明飲酒詩》- 7


第十四首
故人賞我趣,挈壺相與至。
班荊坐松下,數斟已復醉。
父老雜亂言,觴酌失行次。
不覺知有我,安知物為貴。
悠悠迷所留,酒中有深味。
    《中庸》裡邊說:〝故君子和而不疏,強哉矯。〞有的人做人像一隻刺蝟一樣,覺得自己很好,別人都有那麼多缺點,誰碰到他,他就用針去刺人家一下;儒家認為這樣不好,一個人應該和平地與人相處,但有的人因此就隨波逐流了,別人做壞事,他也跟著做壞事。儒家認為這也不好。所以〝和而不流〞是說,待人處事要平和寬容,但絕不同流合汙。孔子曾說:「鳥獸不同群,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?」,作為一個人生活在世間,鳥獸不可能成為我的同類伴侶,那麼如果我不和我同類的人在一起,我還能夠和誰在一起呢?人總要生活在人群之中的,於是就有一個和人相處的問題。有的人沒走邪路是因為沒有交壞朋友,那當然很好;可是真正的強者縱然有壞朋友,仍不會走邪路而堅持自己的路,這就是〝和而不流〞。
    這首詩說一些互相知賞的老朋友提著酒壺結伴來看她了,他們就把松樹下邊的草鋪平,坐下來飲酒。〝班荊〞出自《左傳˙襄公二十六年》的〝班荊相與食,而言復故。〞說的是兩個老朋友在道路上遇見了,他們就找一些乾草鋪在地上,坐在上面吃東西、聊天。俗話說:〝酒後吐真言〞,平時頭腦保持警戒,內心有許多話不敢說也不好意思說,可是當喝醉酒時就把最真誠的內心感情都說出來了。陶淵明的這些朋友都是有些年歲的,對人生的艱難困苦都是經歷體驗過的;〝父老雜亂言〞既不是頭腦保持清醒時那種拘謹、計較的話,也不是〝群居終日,言不及義〞《論語˙衛靈公》那種無聊的話,而是朋友之間吐露內心真誠的話。老朋友聚會喝過幾杯酒之後,大家放鬆了,說話也不再有甚麼顧忌,誰的酒喝光了誰就倒酒,不再像開始斟酒時那樣按照一定的次序;心裡藏著的話,這時候也就都說出來了。
    我們人之所以有許多煩惱,就是因為〝我〞字當頭,把〝我〞看得很重,心裡就有許多人我利害的計較,就把外物也分出許多貴賤來。可是《莊子˙秋水》說:〝以道觀之,物無貴賤〞。如果你把〝我〞放下,以〝道〞的眼光看外物,就會覺得那些外物的貴賤得失都是無所謂的了。〝悠悠迷所留,酒中有深味〞,在那沉醉的世界中,一切物我的計較、利害的煩惱都變得很遠很遠,所以這飲酒真是很有滋味的一件事情。

第十五首
貧居乏人工,灌木荒余宅。
班班有翔鳥,寂寂無行迹。
宇宙一何悠,人生少至百。
歲月相催逼,鬢邊早已白。
若不委窮達,素抱深可惜。
  陶淵明選擇了種田,離開了他原來所屬的社會階層,不但親戚朋友不來看他,連他妻子家人都不能諒解他,門前因為沒錢雇人整理,長滿了許多灌木,因為住在荒涼的草木叢中,可見飛來飛去的鳥。〝班班〞是分明的樣子,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,能如此分明地看到一隻鳥嗎?因為他的門前很荒涼,他的心裡很寂寞,這〝班班有翔鳥〞,其實是要為下一句〝寂寂無行迹〞做一個相反的陪襯。

    〝素抱〞是平日的懷抱,也就是一向存在心中的品格性情。儒家主張:〝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〞,而此詩尾聯說:〝若不委窮達,素抱深可惜〞,意思是,倘若不能把窮達觀念這種利害得失的計較放下來,常常為自己的窮達而憂慮,那麼就不能安靜地守住自己內心的品格性情,這是很可惜的事情。作為一個懷抱儒家理想的讀書人,陶淵明沒有做到〝達則兼善天下〞,可是他做到了〝窮則獨善其身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